全球裁员下,绿色就业在中国起飞

作者:编辑部 2023-07-20

摘要: 尽管全球裁员,但随着中国碳中和承诺,绿色就业正在上升。

在全球范围内,科技和金融公司一直在裁员。跟踪平台Layoffs.fyi的数据显示,2022年,科技公司裁员16.4万人,2023年第一季度将再裁员16.6万人。在中国,青年失业率也在上升,今年4月达到20%。

然而,绿色就业的春天已经到来。美国是裁员的重灾区,从去年8月起的6个月内,美国发布的绿色就业岗位超过10万个。根据LinkedIn的《绿色技能报告》,绿色就业在全球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例从2015年的9.6%上升至2021年的13.3%。

中国计划使全国的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碳中和,同时进行全面的绿色转型,这导致了“绿色就业”的蓬勃发展。预计到2025年,该行业将雇用100万人。网上有消息称,这些工作的月薪可高达15万元人民币。

根据2023年更新的政府《绿色产业指导目录》,这些产业包括:节能减碳(主要由科技公司向大企业提供的服务);环境保护;资源回收和再利用;清洁能源;生态保护、恢复和利用;基础设施绿色升级;以及绿色服务(如环境监测和影响评估)。其中许多是新兴行业,正在稳步创造就业机会。

与此同时,过去十年以来的监管变化促使公司和机构投资者设立可持续发展或ESG(环境、社会和公司治理)部门,这些部门需要员工。在这种趋势的部分推动下,学术机构和媒体等其他实体也需要更多的绿色人才。

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“绿色就业”——直接从事绿色产业的工作,或从事其他产业但以绿色为重点的工作。

政策驱动:去碳化目标领跑

绿色就业岗位的增加主要归功于政策的变化。根据LinkedIn报告中的数据,2021年,需要绿色技能的招聘广告数量大幅增加,占总数的一半,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。而在此之前,自2017年以来,绿色工作在中国所有招聘职位中所占的比例实际上一直在下降。

中国在2020年9月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在此之前,环保部门主要关注空气污染、水污染和野生动物保护。去碳化目标促使中国转向气候变化领域。

总部设在中国的气候行动青年联盟(CAYA)在2022年发布的一份关于“去碳化就业”的报告中发现,虽然与排放相关的行业在2005年《京都议定书》签署后开始出现,但其规模仍然很小。即使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15年《巴黎协定》也只对就业产生了很小的影响。随着2060年目标以及指导中国未来40年转型的“1+N”政策框架的提出,情况终于发生了变化。(“1”代表的是2021年发布的最高级别的《指导意见》,“N”指的是30多个具体部门的脱碳计划)。据《财经》杂志报道,目前与低碳化目标直接相关的人员数量已从1万人增加到10万人。到2025年,这一数字预计将在50万到100万之间。

报告将脱碳就业分为四大领域:排放管理、排放审计、碳交易和碳中和技术。工作岗位涉及能源、工业、建筑、交通和金融等多个领域。其中最大的雇主是排放管理咨询公司,其次是排放审计公司。在121名调查对象中,大多数人在咨询公司或将环境报告外包的公司的ESG/可持续发展部门工作。其他服务也正在开发中,如碳中性沟通和培训。

新兴产业参差不齐

由政策和市场驱动引发的“可持续发展热”使就业市场变得更加复杂。

首先,就业岗位良莠不齐。2060年碳中和目标一经公布,人们就急于减少碳排放,但尽管如此匆忙,但仍然缺乏知识积累和人才支持。因此,我们看到了一些‘洗绿’的案例,比如市场上突然出现了很多‘零碳’产品。

2021年,中外对话对企业‘洗绿’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。

同时,这使得实现零碳看起来比实际更容易。业内人士需要做他们的工作,帮助消费者认识到他们的选择对碳排放的影响,以及这对地球意味着什么。

CAYA的去碳化报告发现,该领域的许多求职者都是新来的,他们认为政策变化为职业发展提供了机会。这些通常不合适的求职者更看重的是雇主或行业的前景,而不是个人成长和学习的机会。他们可能没有必要的资源来了解工作的真正内容,导致他们的期望与现实不符。

企业很难招聘到具备所需技能和知识的员工,中高级人才尤其难找。同时,对于求职者来说,他们很难找到并了解职位信息,然后他们可能会发现工作并不是他们所期望的那样。岗位也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。

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教育体系的问题。根据CAYA的报告,近一半的碳领域求职者毕业于与环境相关的专业。但是,中国很少有专门针对气候变化和去碳化的学位,也没有相关的培训体系。一些看起来相关的专业,例如环境工程或环境科学,仍然以处理空气和水污染为主,很少有关于碳的课程。

碳行业缺乏高级技术人才,并建议培训应包括在工作场所度过的时间。可以预见,未来环保、能源乃至可持续消费等绿色领域的就业岗位将进一步增加。而绿色人才的缺乏则表明了转型对中国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的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