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话|全球地缘竞争背景下品牌塑造的文化、消费者和技术突破

作者:编辑部 2023-12-27

摘要: 由世界经理人集团(icxo.com)、世界品牌实验室(World Brand Lab)联合主办的“世界经理人峰会”于2023年12月19日在香港召开,围绕“品牌领导力:全球地缘竞争背景下···

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正在面临着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和国际形势,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,品牌该如何通过关注消费者洞察、持续引入新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,提升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和卓越性。如何积极主动地进行策略的准备和调整,利用好供应链和数字化优势,加快出海步伐。

由世界经理人集团(icxo.com)、世界品牌实验室(World Brand Lab)联合主办的“世界经理人峰会”于2023年12月19日在香港召开,围绕“品牌领导力:全球地缘竞争背景下品牌塑造的文化、消费者和技术突破”这个主题,来自哈佛大学、欧洲工商管理学院、香港大学、北京大学的品牌专家与中国企业家进行了互动研讨。 

嘉宾主持:

徐菁 博士(Dr.Jing Xu)

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营销学教授

外方嘉宾:

约翰·戴腾 博士(Dr. John Deighton)

哈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荣誉教授

萨拉·金 博士(Dr. Sara Kim)

香港大学经管学院营销学教授

琼·克劳德·拉里齐 博士(Dr. Jean-Claude Larréché)

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营销学荣誉教授

中方嘉宾:

梁柱强 先生

华润集团办公室副主任

刘佳佳 女士

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 

品牌与文化发展部副部长

袁浩东 先生

世界经理人集团行政总裁

▍徐菁(主持人):

各位领导,企业界、商界朋友们,借着大会主办方的平台,我们再次相聚。首先,请三位中方嘉宾做简短的企业介绍,分享企业的品牌发展案例,同时向知名营销专家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。

▍梁柱强(华润集团):

华润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之一,是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多元化企业集团,业务涵盖大消费、综合能源、城市建设运营、大健康、产业金融、科技及新兴产业6大领域。集团以“引领商业进步,共创美好生活”为使命,通过不断创新生意模式,打造产品和服务品牌,有效地促进了产业发展,为提高大众的生活品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。

在当今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中,全球化的浪潮似乎正在走回头路。意识形态在塑造观念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,舆论往往会放大对品牌的某些偏见。例如,Tiktok在国外被打压,会让我们觉得品牌越强大就越会被打压,可以说,中国品牌走出去很难!请问教授,一个品牌如何才能抵御可能引发危机的意识形态偏见的影响,并维护其品牌定位和形象?此外,对于一个与地区、国家和文化因素有着内在联系的企业品牌来说,可以采取哪些策略来超越上述限制,并跻身于世界级品牌的行列? 

徐菁:非常感谢梁先生的分享,我个人认为,华润的品牌战略非常好,有知名的母品牌,同时,子品牌又非常独立,子品牌对母品牌没有那么高的依附性,有其独特的品牌价值,希望你们继续保持下去。您的问题也特别的好,也是很多企业目前在全球化过程中遇到的困惑,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了中国品牌的障碍,那么进入全球市场时,来源国与意识形态就成了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,首先请Sara教授帮我们回答这个问题。

萨拉·金:目前,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,的确会遇到梁先生提到的困境,但我并不鼓励企业放弃自己的品牌经验和价值。我可以给您举个韩国公司的例子,他们就是通过本地化、根据当地法规调整品牌战略,甚至和当地企业合作等方法来克服地缘政治压力。

韩国有一家面包店,叫Tous Les Jours,他们在入驻亚洲的时候,为了改变韩国烘培不如法国专业的刻板印象,做了几点本土化改进:第一,用消费者思维去思考品牌定位,他们起了一个符合消费者对“乐”的向往,将绕口的名字改成了“多乐之日”;第二,努力赢得烘焙业的奖项,以加深消费者的认可度;第三,他们在入驻印尼市场时,做了“清真认证”,表示出对本土文化和宗教的尊重。

总体来讲,我认为,办法总比困难多,在地缘政治背景下,只要你尊重消费者习惯,尊重本地社区的文化,是可以保留品牌特色和名称的。

▍徐菁(主持人):

谢谢金教授,建议特别的好,如金教授所说,本土化就是尊重当地文化和理念。不用特别的去强调差异和不同,要表达尊重,保持品牌核心价值,淡化差异。品牌除了在产品功能上下功夫,增加附加值,更要提供服务、融入社区,要将自己定位为自己人,而不是外来者。

▍刘佳佳(徐工集团):

徐工集团拥有80年历史积淀,是工程机械行业极具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千亿级龙头企业。公司连续三年位列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第3位,34年稳居国内行业第1位,产品出口190多个国家和地区,为全球工程建设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。徐工集团全球化道路经历了“走出去、走进去、走上去”三个阶段,同时,徐工也总结出了深耕本地化、服务化、业务合规化以及品牌绿色化的四大重点策略。徐工的全球化进程中,有困难也有挑战,但我们依然坚持全球化的战略,穿越行业周期,打造世界一流制造业。

地缘风险因素不仅影响消费者品牌,对 B2B 工业品牌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。想请问教授,中国企业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和文化,并扩大其全球影响力?以徐工集团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品牌希望打入欧美高端市场,您能为B2B品牌提供哪些关于进入战略的建议,使其真正成为全球信赖、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品牌?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些成功案例?  

约翰·戴腾:刚在听你们讲的第一个问题的时候,我就在思考,我们首先要扪心自问,我们的消费者是否会在意地缘政治?比如说,美国的酒吧里,很少有人去谈论政治。所以还要看你的品牌所在的行业。

以徐工为首的工程制造业,可能会有地缘政治的困扰。很多人虽然唱衰全球化,但可以乐观地讲,全球化在我看来,依然是主旋律,切莫被个别声音所干扰。

对于B2B的工业品牌来讲,品牌建设其实不是你的终极使命,而是要以能否改变世界为己任,要将目标放的长远,做对事情,就如我们前几年有一期话题,叫“品牌向善”,品牌构建是个系统,而不是单一的维度,要综合服务、功能、营销等全领域。徐工目前产品远销190个国家,有300多个国际合作供应商,证明一定是做对了非常多的事情。

琼·克劳德·拉里齐:品牌和文化有关,作为全球化的品牌,没有本地的分销商,是无法开展工作的。上世纪80年代,我曾拜访过一家芝加哥的团队,他们的员工几乎都是很高、很白的男性,因为他们的领导喜欢橄榄球,就从橄榄球队招人,当时我们就建议他们,团队招人目标过于集中,将来如果业务做不好,会破产。这个例子我是想说明,企业文化要多元化,品牌要传递积极情绪。

在地缘政治冲突中,企业要分析,冲突是短期还是长期,短期可以忽略不计;如果是长期,要深耕品牌建设,相信终于有一天,消费者可以回归理性。回到徐工集团,我的建议是,将绿色、环保、可持续作为应对地缘政治背景下的长期策略。

▍徐菁(主持人):

感谢两位教授的精彩解答,其实两位教授的建议是相通的,全球化是长期趋势,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,不要局限在短期困难和挑战中不能自拔,不要过于盯着某个点,不断放大问题,而要把注意力放在建设品牌的长期规划之中。相信时间的力量,时间可以淡化一切,很多问题都会慢慢解决。品牌应该在如何使其更强和更好上发力,对于To B企业来说,只有产品和服务可以征服客户,通过服务得到消费者的首肯,口碑传播更快速更可靠,提升曝光度,提升认知度,进而获得消费者信任。

▍袁浩东(世界经理人集团):

作为全球领先的品牌咨询、研究和测评机构,世界品牌实验室(World Brand Lab)由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·蒙代尔教授(Robert Mundell)倡议创建并担任首任主席,全资附属于世界经理人集团。世界品牌实验室致力于品牌估值、品牌战略、品牌保护,其研究成果已成为许多企业并购过程中无形资产评估的重要依据。近年来,WBL服务了300多家大型企业,为企业提供了品牌的咨询、支持,也感谢各大企业一直以来对WBL的信任和支持。

今天,当我们深入探讨在全球地缘冲突背景下品牌建设的复杂性时,就会发现这些挑战并非中国品牌所独有。美国和欧洲的品牌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。目前的发展轨迹表明,品牌全球化的逆转正在加深。要理解这一趋势,我们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品牌原产地效应这一基本概念。远程工作打破了传统上与移民相关的空间限制,考虑到这种不断变化的格局,一个相关的问题出现了:是否会出现无国籍品牌或真正的跨国品牌?这是全球化企业追求的目标吗?

琼·拉里齐:过去我们觉得全球化是自然而然的,我们从未思考过它为何会发生?很多人认为疫情、地缘政治危机限制了全球化的发展,那我不禁想问,什么叫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?什么全球品牌?我认为,所谓全球品牌,必须具备以下特点:第一,客户遍布全球;第二,从地区看,它必须有起源国、生产国、拥有国。上述三大支柱支持下,让品牌成为全球品牌。

举个例子,吉普车最初起源国是美国,后来又被意大利菲亚特收购,再后来,法国特兰斯基又收购了菲亚特,到这里,我们会问,吉普属于谁?我想答案不言自明,属于世界,这就是全球品牌。

这个例子就有点无国籍品牌的意思,它曾有来源国,但在演变过程中,人们不再在乎它到底属于谁,而只在乎它是吉普,这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全球品牌。

萨拉·金:我想补充个例子来说明,很多企业其实保留来源国并从中获益。韩国有一家拉面公司,现在很多人都不记得它的公司名称了,但是大家会不自觉的将拉面等同于韩国拉面,这说明,原产地已经不重要,但是却带有强烈的原产地标签的有利之证。因而,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要去成为跨国品牌或者无国籍品牌。

约翰·戴腾:品牌是消费者感知下的品牌,而不是公司拥有品牌。人也是动物,都有恃强凌弱的倾向,那么你要承认自己的弱点,但要展示你的优势。特别是在地缘政治背景下,要展示肌肉,永远记住,品牌不是目标,而是做对事情,进而水到渠成。

005DVh6nly4hl6xn4mm4gj30u00hc0vm.jpg

▍徐菁(主持人):

感谢各位教授的精彩解答,说的特别好。今天的对谈,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,虽然地缘政治带来了巨大挑战,但我们不要纠结,要拨云见日,看到底层逻辑。

那么,我们到底要坚持跨国品牌还是做无国别品牌呢?答案是,要根据行业属性来定,同时最为重要的考量维度和落脚点是消费者的需求。

在全球化的大网之下,我们每个人都身在其中,面对问题,首先要厘清概念,不要被大概念和陌生的概念压倒,要辨析它、分析它,层层拨开,找到底层逻辑,不要停留和陷入虚无,否则就会迷失方向。

非常感谢教授们的建议,也很感谢主办方,每一年为我们搭建互动的平台。对话的时间总是很短,意犹未尽,也期待我们下一次的沟通和交流,再次感谢大家。